福岛核灾十年:日本核能发展艰难
Share
福岛核灾后,日本核能发展面临困境
东京—— 2011年福岛核事故至今已十年,对日本的核电业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尽管政府仍然支持核能政策,但实际情况是许多核电运营商默默地退出这个行业,经济和法律挑战重重。
目前,日本国内的54座核发电机组中,已有27座被拆除或未申请重启许可证。事故后,民众对核能的担忧情绪高涨,导致公共舆论压力巨大。
尽管如此,日本政府仍希望电力公司投资新型核电技术。五种关键技术受到关注,包括小型模块化反应堆、高温气冷式反应堆等。此外,日本与法国和美国合作开发钠冷快堆,该类型反应堆使用液态金属作为冷却剂,而非水。
面对气候变化目标,日本政府的能源战略计划到2040年将核能占比提升至20%。然而,专家指出日本正面临着时间紧迫的挑战。根据其2040年目标,可再生能源应占40%-50%,核能占20%,其余来自燃煤、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。如果在可再生能源或核能方面进展缓慢,日本很可能不得不增加对化石燃料的依赖。
一些学者认为,政府持续支持核能是因为缺乏替代方案。他们指出,过去十年来,日本对核能的投资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。
与此同时,专家指出,日本的地理环境和有限土地面积使其难以实现低成本、安全且不受天气影响的可再生能源利用。
面对气候变化挑战,日本需要寻求快速、经济高效且可靠的解决方案。一些人认为,新一代核电站建造周期过长,20-30年后才可能实现,对于应对当下的气候危机来说,过于缓慢。